当前位置:»财经 > 查看内容

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|贵州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
2025-09-19 15:14:38| 来源: 实况网|

 

截至2024年底,贵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达6439.5亿元,较2020年增长1031.9亿元。46个民族地区县(市)中,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达到31个,比“十三五”末增加11个……

 

9月16日召开的贵州省“十四五”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新闻发布会,公布了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。透过数据洞察新成果,一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徐徐铺展。

雷山苗年暨鼓藏节,万人跳起芦笙舞。文方 摄.jpg

雷山苗年暨鼓藏节,万人跳起芦笙舞。文方 摄

强化思想引导,加强顶层设计

在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,有一支由村里几个“嬢嬢和大叔”发起的“黔韵说唱”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,他们发挥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长爱好,用“说唱”视频传递党的好政策、展示乡村新风貌,引发省内外网民大量关注。

“黔韵说唱”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生动实践,是贵州有形有感有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,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。贵州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,全面落实主体责任,坚持从政治高度抓好民族工作,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,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,持续构建党委统一领导、政府依法管理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、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、各部门通力合作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,全省上下共同推进民族工作的合力更加强劲。

民族巡游大联欢。吴常琛 宋朝晖 秦刚 摄.jpg

民族巡游大联欢。吴常琛 宋朝晖 秦刚 摄

省民宗委协调推进处处长杨业介绍,贵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了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干部培训内容。通过使用统编教材等形式,推动实现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中小学全覆盖。此外,还通过打造教育实践基地、宣教廊带、主题广场、公园、展览等形式,开展社会宣传教育。

构筑共有精神家园,携手迈向现代化

50岁的布依族妇女王小拎曾经只会说布依话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得益于“推普兴乡”行动,她不仅学会了普通话,还学会了增收致富新技能。

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。针对少数民族群众面临的交流难、学技难、致富难等问题,贵州从2018年起创新实施“双培”行动,并在乡村振兴阶段升级为“推普兴乡”行动。这些年,已累计帮助41.8万人次群众突破语言障碍。2023年,国家民委在黔南州召开现场会推广贵州经验,赞誉“推普兴乡”行动为“民族地区推普标杆”。

“村超”现场。.jpg

“村超”现场。

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,关键是要增进文化认同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贵州积极整合红色文化、民族文化、阳明文化、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,通过文化惠民工程、各类赛会展节等载体,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心灵、见诸行动,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。

近年来,“村超”“村BA”“村T”“村马”等火爆出圈,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到我省旅游、休闲、度假,不仅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还有效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增收。统计数据显示,黔东南州、黔南州、黔西南州三个自治州2024年共接待游客2.17亿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2374.9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1.4%和12.8%。

“村马”水族端节全国赛马联赛现场。徐雁 摄.jpg

“村马”水族端节全国赛马联赛现场。徐雁 摄

放眼全省,随着《贵州省“十四五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》等政策文件全面实施,民族地区“四化”建设取得新进展。

“‘十四五’以来,我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,系统谋划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,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,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民生福祉持续改善,基础设施全面升级。”省民宗委共同发展处处长陈奕莘表示。

选树典型示范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

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。

这个成立于2013年7月的社区,紧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,以社区居民共居、共学、共建、共享、共事、共乐“六共”为目标,建成了组织最放心、居民最安心的互嵌式幸福港湾。去年9月,金元社区居民委员会荣获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称号。

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,贵州全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,出台相关实施方案,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、契合贵州实际的民族工作新路径,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贵州品牌”。黔中大地上,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,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

侗族群众给游客唱侗族大歌。.jpg

侗族群众给游客唱侗族大歌。

截至目前,全省9个市(州)先后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(州),共有98个地方和单位先后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(单位)。2024年,全省15个集体、14名个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。

“十四五”收官在即,贵州将继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全面加强党的领导,全面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,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,提升民族工作能力水平,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相关内容

图文热点